总在书里或者口口相传里听到谈论“乡间的夏季蝉鸣声声”“蛙声片片”......好像很美好的样子,然而我记忆里的村落并不是。
下学的铃声响起,慵懒的收拾书,我的性子比较懒散,或许这得因于家庭的关系,父母都是最简单的打工人,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成绩平平。看着同学都走出教室的时候心里些许带了点儿惆怅,再平凡的人也是需要陪伴的,这一点儿不假。自己沉溺在伤春悲秋的时候,教室里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了,连忙拿着书走出教室,穿梭在人流里,好似自己也有那么几个朋友似的,显的不那么寂寞。出校门,一个个家长接走同学,独自在角落看了看钻进了旁边的2元店。碰上那么个平时相处还不错的同学,唠上几句,已经很安慰了,大家叽叽喳喳的聊八卦的时候,听得的同时也说上两句自己得知的八卦信息,沾沾自喜时殊不知都已不再新鲜。如果小店有生命的话,它可能会摇摇头微微的一笑,“这帮青涩的孩子们啊”。
03年时候的普通家庭说不上贫困,也有那么些个阔气的家庭,但是貌似我的记忆里只有低到尘埃的自卑和仰望他人时眼里的光。这一切那个2元小店看的清清楚楚。别人在买辣条、果冻、海报的时候,我拿着家里桌角捡到的那1块钱踌躇着该怎么花。那时候的街边还有长长的摊位,主流客户是学生。1毛钱甚至都可以买辣条,大包装袋里撕一条给你的那种,这时候就显得1块钱是个多大的数字,眼见着别人吃的欢的时候总也经不住诱惑的买那么5毛钱,偶尔的也会去别人那儿蹭那么一口干脆面,拿着剩下一半的钱骑上车回家。好了,这一天算是结束了。
穿过热闹的街,连接上满满石子的小路,左侧有个两人高的池塘,至今不知道养了些什么,外围高高的破旧铁丝网拦着,总想这围着的意义是什么,身材小些的定能钻过去的。每到梅雨季节的时候,总怕水漫过头顶浇下来。不知道行过的路人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想法,不过这好像是我多担心的事,毕竟至今也没溢出来过。右侧是个很长很长的养鸡养鸭场,说它长而不说大是因为鸭和鸡好像是混着养的,总也没见过鸡一片鸭一群的喂过饲料,每每看见它们,都在一处吃食。又或许它们本为一宗,结个亲戚也不错,这么一想这个场主竟也有些可爱。鸡鸭棚和池塘的尽头是长长的一条林荫路,我总是好奇路的那一端是什么样的,却从未有胆识去过,大家都在池塘处拐弯,踏上回家的路。石子路骑车总一颠一颠的,以至于记忆里没有屁股坐在座椅上好好骑车的样子,现在却属实有些想念了。再拐过2个弯到了村后的小路上,其实也不过是另一个村子沿着河边的土路罢了,但莫名的这条路记的尤为清楚,河面满满的浮萍夹杂着塑料袋塑料瓶,但一点也妨碍不了满塘的绿色,葱葱郁郁,在这身心疲惫的一天带来丝丝慰藉。身侧是即将倒塌的老楼,门悄悄掩着,台阶是两踏的厚青石,堂前泥土地上长了层厚厚的青苔,夕阳西下的时候光折射进去,一片阳光明媚的样子,里层的门都锁着,也不知是谁做的。雨天经过的时候,里面泛出阵阵霉味儿,一起风,里门嘎吱作响,阴森可怖,也就是这个古宅,成了孩童时玩闹的场所之一。往南一些隔着老楼,村里的人们都爱在5点多孩子们下学的时候坐在门口晒着余晖谈笑着,每有孩子回来,就相继接了离去,村里妇孺们嗓门多是大的,唠嗑的那点事老远就能听到,我也爱听这么一耳朵,再缓缓的骑车走开。每当这时候就觉得原来自己也是有存在感的。然后带着些许欢快的心情回家。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