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看你们这群损色

所有人都如同被凌安当头棒喝,霎时间茅塞顿开。

“对啊,为什么非要一个对一个,可以三两个人对一个区域啊!”

“让御史台再细分下去,衍生出更多的监察机构,对御史台负责不就成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就没人想到?”

“……”

包括李世民和魏征在内,此时大殿上的文武百官,无不是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因为这么简单的方法,只要他们真的认真去想,即便自己一人想不出来,大家坐在一讨论商议,也是必然能够琢磨出来的。

可惜的是,他们压根就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一方面的问题。

其他的官员倒还好,因为御史台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如果御史台发展的越好,对于百官的监察也就越严格,那么这些官员当中的一大部分,可就没办法利用自己的职权,给自己捞到油水了。

即便一些从未贪过污受过贿的官员,也不希望御史台的监管变得太严苛,毕竟没有人愿意天天活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谁不想稍微自在一些?

尤其是这些当官的,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可自古以来,当官就跟“光宗耀祖”“追名逐利”联系在一起,绝大多数人“十年寒窗苦读”想要做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名利,想要日子过的简单舒心,同时还被人尊重。

所以此刻这一大部分人懊恼,也不过是觉得如果自己早些想到,向李世民谏言的话,可能就会因为这份天大的功劳,受到极高的封赏罢了。

真正追悔莫及、如遭雷击的,当然还是魏征和李世民。

李世民郁闷的是,如果他能早点想到这些,就可以早点让魏征去忙御史台的事,也就不会被他叨逼叨叨逼叨这么些年了……

要知道,从他登基以来,魏征可就一直在他的耳边进谏个没完没了!

魏征愧悔的,一来是自己工作的失职,二来是此刻被凌安打脸,那是火辣辣的疼!

现在已经充分证明了,他太过于萧规曹随,因循守旧,也可以说他不思进取,毫无作为,总之,这一场对峙,他魏征是输得连裤衩都没剩下!

看着满殿官员都是像吃了屎的神情,凌安明白,他们应该是想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不过要是说打这个份上这些当官的还是不知道的话,那他就该觉得李世民何其可怜了,每年花那么多俸禄,结果养了一群废物……

等到一众官员稍稍安静了之后,凌安又是自信一笑,说道:“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方法,也可以让御史台的纠察之权,行之有效。”

众人又是惊诧道:“还有办法?!”

对于这些人的反应,凌安是早有所料,丝毫不觉得意外,继续说道:“如果只是将御史台细化,设立各个区域的监察部门,那也只能够起到表面上的纠察,真正想要御史台能够有底气、被尊重,还必须给予御史台赋予刑罚职能!”

凌安的话,又是让所有人感到心头一亮!

确实!一个部门具有了刑罚权力,就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否则别人表面上不管多恭敬,也不会把你当回事。

“所以,陛下可以在御史台设置台狱,让御史台具有受理特殊案件的职权,对于与官员相关的案件,御史台也可以同刑部和大理寺一起联合审理。”

“例如,大理寺负责审讯、拟定判词,刑部复查,并且让御史台监审,可以称作‘三司会审’。”

凌安也不清楚记忆里的“三司会审”指的是哪三司,只是恰好觉得这个词汇合适,便用在了这里。

谁知就这么简单的一句,又是在满朝文武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三司会审!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如果李世民真的同意按照凌安所说的,对御史台进行这样的改革,那么这御史台以后,就会成为具颇具权力的朝廷机构,绝对可以起到不小的的监察作用!

看着一大殿的人都表情复杂的看着自己,凌安也是不清楚,这些人究竟听没听明白,无奈的继续说道:“你们不是还没有听明白吧?那我就再说的详细一些!”

“御史台可以设置台狱,受理刑罚案件,尤其是与官员相关的刑罚案件;同时设立殿中御史、监察御史……总之什么官职都行,作用就是来监察各个不同区域的官员,例如殿中御史,就负责管理朝堂之上的官员,监察御史就负责地方。”

“至于时间,可以是春秋两季,派出各个御史专员到地方之上去主动巡查,对了,对于京都的官员乃至军队里的将领,也需要安排专员去巡视检查。”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在各道、府、县都设立一个部门,可以让各地百姓举报投诉的衙门,联合百姓一起监督官员。”

“如此一来,下官虽不敢说能够做到让所有官员都两袖清风,为民作主,心系江山社稷,但必定能够做到从上至下,从大到小的官吏,都不敢在明面上欺压民众、知法犯法。”

凌安的话说完,在场已经是一片寂静。

李世民的双眼之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在凌安所说的这种改革之后,整个大唐的官场风气,得到了前所未有过的净化,正直又有才能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攀升,在为民造福的同时,也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则被统统贬落马下,整个大唐是一片繁荣昌盛!

房玄龄和杜如晦互相对视了一眼,立马就明白了彼此的心思——“这凌安,咱俩可是一定要把他拉进尚书省!”

魏征则是在一阵失落沮丧过后,恢复了一片欣慰之色,心中沉沉的叹了口气道:“此子之才,老夫是拍马不及,望其项背!”

凌安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神色各异的满大殿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当然他也不屑于知道,至于他自己刚刚所说的这些,原本就是李世民和魏征之后会想到去做的事,他觉得自己只是提前说出来了而已。

瞪了半晌不见人说话,凌安便拱手告辞道:“若是陛下没有其他吩咐,那微臣就先退下了。”

看你们这一群人的损色!回家吃火锅、烤肉、牛排他不香吗?

在这里跟你们一群老家伙,大眼瞪小眼?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