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尚书省也是半斤八两

话音方落,凌安还没有转身,回过神来的李世民就立马大喊道:“爱卿留步!”

“凌子爵你可知道,你所说之策,乃是造福万民、兴我大唐之良方!”

“有臣若卿,是大唐之幸,亦是朕之幸!”

看着李世民那副激动样,凌安的眉头微皱,心中暗暗吐槽道:“有这么夸张吗?当初我跟你说平突厥之策的时候,都没见你这么激动,一个小小的御史台改革而已,嘁——!”

不过,凌安不知道的是,当日那个时候,李世民确实比现在激动的多,只是碍于不让自己的身份暴露,才辛苦的压抑隐忍,不像今天,他可以没有顾忌的表现出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感受。

没等凌安回话,一旁的杜如晦就先开了口:“陛下说的没错,凌子爵之才能,足以安邦定国,所以,一个小小的子爵,又怎么能够让凌子爵将自己的能力彻底发挥出来?”

“可是在尚书省就不一样了,凌子爵可以通过尚书省,率管六部之事,充分发挥出凌子爵的才能来!”

这杜如晦不愧为“房谋杜断”中的“杜断”,又是果断的将话题引了回去,看样子对凌安这个人才,是志在必得。

听到杜如晦的话,房玄龄也是立马反应过来,附和道:“对!凌子爵之才能,只有在尚书省,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效,如果去了这御史台,就可真是杀鸡焉用牛刀,大材小用咯!”

房玄龄也是极损,眼见魏征被凌安怼的哑口无言,还不忘落井下石,在拉拢凌安的同时,又是嘲讽了魏征一番。

听见房玄龄的话,魏征的嘴唇微微蠕动了一下,想要说话,最终又还是低头不语。

毕竟凌安的话是有理有据,就连细致的解决方案都给他御史台一一提出了,魏征就算是脸皮再厚,这个时候也是不敢再反驳一句,只能无话可说,任打任骂了……

然而,房玄龄和杜如晦脸上的笑容刚刚浮现,就被凌安的下一句话给说的僵滞。

“房大人和杜大人真是贵人多忘事,刚刚下官已经说了,这御史台确实问题很大,但尚书省跟御史台相比,也不过是半斤八两罢了。”

凌安刚刚说尚书省和御史台都差了点意思的话,房玄龄和杜如晦自然是听在耳里的。

只不过他们两个自认为,凌安说了这么多御史台的问题,且句句切中要害,那他们两个人管理下的尚书省,总该不会比御史台还差吧?

再者说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尚书省也算是李世民或间接或直接管理的,即便真的有什么问题,你凌安也不至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不给皇帝老爷留面子吧?

然而凌安的回答让这两位宰相彻底的认识到了,什么叫做“蜜汁自信”……

李二的面子跟我凌安关系很大吗?

要我顾忌李二的面子?

四个字——

不——存——在——的!

看着房玄龄和杜如晦僵住的笑容,凌安毫不客气的接着说道:“如果真的要细究起来,你们尚书省的问题,应该比御史台更多才是。”

“别的不说,就说人才选拔制度上吧,跟御史台一样,抱残守缺、泥古不化!”

凌安如此直截了当的抨击,一下子就伤到了房玄龄和杜如晦幼小的自尊心,同魏征一样,房玄龄立马就一脸不服气的反驳道:“那方某人就要洗耳恭听看看,凌子爵对我们尚书省,能有什么意见!”

虽说房玄龄对于凌安的能力本领,那是一百个佩服,可此刻在文武百官面前,他代表的可不仅仅只是他自己,而是整个尚书省,乃至于整个大唐的制度。

再者,房玄龄就是自信的认为,他的尚书省,不会比魏征的御史台再差了!

凌安摇头叹气的瞥了房玄龄一眼,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轻视的神情非但没有让房玄龄更加愤怒,反而让他愈加心虚起来……

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房玄龄才明白,原来在不知不觉之中,凌安在他心底的分量,已经是他踮起脚都未必够得着的存在了!

就见凌安兴致缺缺的解释道:“尚书省的问题太多,今天下官就只跟房大人聊聊这科举制吧。”

科举制?

听到凌安的话,大殿上所有人都是满脸的困惑,心中不约而同的生出了同样的疑问——

“这科举制可是前朝就留下来的东西,在选拔人才上,那可是绝对的创新,这又能有什么问题?”

凌安扫视了一圈众人,最后目光回到了房玄龄的身上,淡漠道:“前朝动乱,征战连连,陛下南征北战历经万苦,方才平定天下,建立了大唐。”

“所谓‘打天下虽不易,但守天下更难’,而想要守住天下,并且让江山社稷代代相传,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科举制’从前朝开始,放在当时,那叫做改革创新,可如今都已经换了朝代,可房大人却没有去精心查究其中之弊端,仍旧沿用旧制,这跟魏大人萧规曹随的御史台,难道有区别吗?”

一语既出,房玄龄也是哑口无言,倒是一旁的杜如晦,小心的问道:“凌子爵既是提到了科举制,想来必定已经有了改革之法,杜某不才,请凌子爵赐教。”

看着恭恭敬敬的杜如晦,凌安的心绪也是好了很多,要不说李世民能够创立贞观之治,建立盛唐还是有原因的呢,他身边你的这些人才,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比起性格直率火爆的魏征,这杜如晦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就选择的极其微妙。

没有人喜欢听别人说自己不好,可是凌安一直以来的表现,都证明了,只要凌安敢说,那就势必是胜券在握,所以与其像魏征那样强怼硬刚,不如放低姿态客气请教。

这样一来,不但树立了自己身居高位,却向低于自己品级官员请教的“不耻下问”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是给了凌安一顶高帽,让原本可能剑拔弩张,充满火药味的争论,变成了和和气气的求教。

这时,凌安也是感觉到自己学到了一些宝贵的东西。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