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坑我的爹第八节再遇

声音缓慢低沉,原来是与一众道长正在讲解山门西侧的上善池:“上善池,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

相传元至元二十年(1283),我秦地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

当时我楼观台监院张志坚,晚上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山门前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我炼就的丹药,可治时下瘟疫。

张醒后即觉奇怪,命人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石板下找到泉水。患瘟疫的道士喝后两个时辰竟神奇般地痊愈。消息传出,远近百姓前来饮用,瘟疫遂除。

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頫游览此地,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挥毫题写“上善池”三字,取意《道德经》“上善若水”。

至今每逢庙会,香客游人用香火供奉他,虔诚地顶礼膜拜,足见他活在了百姓的心里,他当之无愧。”

昱言听着这个老道长的解说,慢慢的点点头。

老道长看了他一眼,有些惊讶。

略一沉吟,便接着带着人边走边说去了灵官殿。

昱言没有跟上去,而是慢慢的从老子祠走向了斗姥殿。

斗姥殿,里面供奉的是紫光夫人,也就是道教的一位女神,生了九个儿子,而且是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容光照人。

斗姥殿下面悬匾,五星利国,日升月恒,还有璇玑玉衡。

这个时候,老爹也走了进来。却是刚从灵官殿那边过来。

嘴里还念叨着,有些地方跟以前不一样了。

说老子祠(讲经台)基本保持了原来的老样子,还是那么古朴深邃,道气充盈。

祠里的樱花已经开盛,老榆树、皂角树更见高大茂盛。

只是灵官殿前廊柱上的对联改成了任法融道长的新内容,感觉没有以前的好。

现联:神鞭无情恶党凶徒须当退后,金砖有眼仁人君子更要向前;

原联: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

老爹心宽体胖,一路走来,虽说走得慢,却是没有歇息片刻,现在身上已经都微微有些发汗了。

给昱言说了一声在竹林等他,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昱言知道,刚才的竹林位置比较凉快,估计老爹享受凉爽去了。

昱言也看来楼观台竹林的介绍。

在楼观台尤以竹为名,有着品种最多的竹类品种园──百竹园。

层叠的楼阁在竹林中时隐时现,自山脚之下至山峰之上,竹林由下而上,覆盖着山野,山峰出来,摇摇曳曳,波澜起荡。

云雾中的竹林,披着飘渺的白霭,更是扑簌迷离,站在山上眺望,竹尖微微透绿,在云海中时而露出,犹如海面上神游之蓝鲸之鳍。

听着远处飞流而下的瀑布哗哗,不知道是在云中漫游还是在海上荡漾,如梦如幻,让你漂浮在这云海之中.....

楼观之竹,最著名是墨竹,初春时节,墨竹发出墨绿的嫩芽,一阵春雨和着春风,在静静的夜里细听,那竹林就犹如阵阵和铉奏鸣,满山发出噼噼啪啪的歌唱。拔节的速度也是惊人,一两日里就可攒高5,60公分.

每当进入深秋季节,那竹子早已由深绿而成墨黑,油亮油亮的,亭亭玉立,当你走进这一片片墨竹林里,那不知名的各种鸟儿腾空而飞。又给墨竹林增添了许多的灵动和神秘。

有一些园林将墨竹移居平地,墨竹就慢慢退去黑色而最后终去,不知道是只有在楼观这样的山野之中的气候生长才能郁郁葱葱。

还是在楼观这个福地才有的仙气和灵气之间才能茂盛繁衍,墨竹移离楼观,就会失去其精气。

而楼观之绿竹,却能在任何地方生长,楼观之绿竹有着枝干粗大,枝节圆满,个体高大,生长茂盛之特点,无论栽植何地,都显现出其出类拔萃的特有风采。

只有墨竹。只在楼观繁衍生息,吸取着楼观之灵气。给楼观更增添着神秘的色彩。

反正这个地方不是特别大,不需要跟着老爹,在后面的广袤竹林内应该会碰到。

信马由缰,听着鸟鸣风吹的声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由不得昱言心如止水,心旷神怡。

更有各样的传说故事在思绪里交集。

走着走着,心里思索着亭台楼阁上的对联字句,昱言自己都不知道走到了哪里,信步进了一个院落,一眼就看见了穿着一袭紫色道袍的老者正在树下石桌旁喝茶。

老人一个人坐在石桌子旁的竹椅上,手里捏着个小茶杯,笑着看着他。

昱言心里有些愕然,这个时候倒是进退都不自如了。贸然闯入看见有人然后抽身就走显得太不礼貌了。

没有办法,硬着头皮走过去说道:“道长爷爷,能给一杯茶么?”

老道长只是一摆手说道:“小伙子,自己倒茶喝”。

一口纯粹的陕西关中道口音。

昱言走上前,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喝完,然后毕恭毕敬的说声谢谢就想撤退。

结果还没有等他转身,老道长笑着说道:“喝了我的茶,也不能白喝啊,小伙子,去那边书房里帮我随便拿本书来”

昱言没有办法,只能走过了去拿。

挑开竹帘,里面顺墙一整排的书架,上面放着一摞摞的书,近前一看,书架上干干净净,竟然没有一点点灰尘。

昱言也顾不上看看书本内容,任凭自己的手在书册里抽了一本拿着就出了门。

双手恭恭敬敬的捧給老道长。

自己也顺势看了一眼书名:《皇极经世》。

老道长看了一眼书,顺手接了过来,叹了一口气说道:“合当与你有缘,”说着翻开书,里面竟然夹着张道符。

道家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种文化,是道教沟通人神的凭证和秘诀,是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法术。

道教内传承有许多符图咒语,在道藏经籍中被大量地保管,在斋醮科仪活动中被大量地运用,具有共同神秘的魅力。

它是最无法以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其存在之真伪虚实,来证明其功能之大小有无。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