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坑我的爹第13节玉牌

才醒过来就觉得遍体冰凉,赶紧跳起来跑回屋里。

到了床上还是觉得奇怪,梦境里的一切居然还是历历在目,很是清晰。

呆呆的坐在床上,想着梦里的的画面,竟然有些睡不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了转周围的景观,直到下午三点才精疲力尽的回到了农家小院。

在吃过晚饭之后,就直接上床睡觉了,半夜里渴醒过来,去厨房取水的时候,就发现了异常,外面居然亮如白昼。

一轮硕大的圆月亮挂在天上,皎洁白亮,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昱言还觉得奇怪,今晚的月亮为什么显得这么大。

月亮的表面斑斑驳驳,明暗不一,发出清冷的光,地面一片惨白。

只穿了短裤的昱言跑到了厨房,拿起瓢挖了一瓢缸里的井水,牛饮一气。

关上厨房门才转身的瞬间,就发现自己胸前的道符玉牌熠熠生辉。

在月光下很是透亮晶莹,全没有了平日里古朴厚拙的外观,在月光下更加的透亮。

渐渐地,玉牌居然也有了光泽,越来越亮。

整个小院居然在亮了起来,远远望去,好像是月光直射在小院里。

昱言瞪着眼,张着嘴巴,这他娘的是咋回事?

连自己都笼罩在这个白光里,一个人在孤零零的院落里,被白光笼罩着,心里有些害怕。

用手摸了摸玉牌,只是在月光下自己也发着光,上面只有自己身体传导过来的温度,虽然很亮,但是不发热。

仔细看着玉牌,除了刻画的字符是黢黑外,整个玉牌透着微微的紫光,平时都没有的这个颜色。

昱言惊异的站在白色的光里,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知所措。

渐渐的,玉牌上的光线慢慢的黯淡下来,紫色也没有了。昱言赶紧就往屋里跑。

一方面的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恐怖,另外,深夜里光着身体确实有些寒冷了。

回到屋里,拿着玉牌端详了半天,现在却什么也看不出来。

还是原来的样子,少了通透。

这个地方居然这么邪门,半夜出来有这么恐怖的事情发生,昱言有些毛骨悚然了。

不行,要赶紧回家,这个地方很古怪。

天亮了,昱言连早饭都没有吃,背着包就匆匆离开了。

跟上次一样,本来打算去的草堂寺也不去了,都是急匆匆的离开。

路上还在想,这个草堂烟雾难道跟自己就这样的无缘,两次都错过了行程。

回家后,昱言还专门找人咨询了玉石的透光性,结果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既然这么神奇,那自己就好好的戴在身上吧,毕竟老道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看着玉牌,忽然想起来了老道长送了自己还有一本书,于是就直接找老爹要了过来。

《皇极经世》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

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

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

“本诸天道,质于人事”的书。“皇极”一词出于《尚书·洪范》,九畴中“五皇极”居中,所言为皇帝统治中国的法则。

“经世”就是书中“以运经世”的三千年历史大事记。邵雍既曰“安乐窝中一部书,号云皇极意如何”、“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则邵雍原本号为《皇极经世》一书,就是一部简记上下三千余年历史大事之书。

据晁说之所作《李之才传》,邵子数学本於之才,之才本於穆修,修本於种放,放本陈抟。当之才初见邵子於百泉,即授以义理、物理性命之学,《皇极经世》盖即所谓物理之学也。

其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於帝尧甲辰,至后周显德六年己未,凡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厥后王湜作《易学》,祝泌作《皇极经世解起数诀》,张行成作《皇极经世索隐》,各传其学。

《朱子语录》尝谓自《易》以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齐,包括得尽。又谓康节《易》看了,都看别人的不得。其推之甚至。然《语录》又谓《易》是卜筮之书,与伏羲之卦象大异。至近时黄宗炎、朱彝尊,攻之尤力。夫以邵子之占验如神,则此书似乎可信,而此书之取象配数,又往往实不可解。

据王湜《易学》所言,则此书实不尽出於邵子。流传既久,疑以传疑可矣。至所云学以人事为大,又云治生於乱,乱生於治,圣人贵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纲,则粹然儒者之言,非术数家所能及。

昱言随便翻开一看,就看见 写到:“观物篇五十一

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有所尽也。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

阴阳尽而四时成焉,刚柔尽而四维成焉。夫四时四维者,天地至大之谓也,凡言大者,无得而过之也。

亦未始以大为自得,故能成其大,岂不谓至伟至伟者欤?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

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柔一刚交而地之用尽之矣。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

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静之大者谓之太柔,静之小者谓之少柔。

动之大者谓之太刚,动之小者谓之少刚。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日为暑,月为寒,星为昼,辰为夜,暑寒昼夜交而天之变尽之矣。水为雨,火为风,土为露,石为雷,雨风露雷交而地之化尽之矣。

暑变物之性,寒变物之情,昼变物之形,夜变物之体,性情形体交而动植之感尽之矣。

雨化物之走,风化物之飞,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飞草木交而动植之应尽之矣。走感暑而变者,性之走也,感寒而变者,情之走也,感昼而变者,形之走也,感夜而变者,体之走也。

飞感暑而变者,性之飞也,感寒而变者,情之飞也,感昼而变者,形之飞也,感夜而变者,体之飞也。草感暑而变者,性之草也,感寒而变者,情之草也,感昼而变者,形之草也,感夜而变者,体之草也。

木感暑而变者,性之木也,感寒而变者,情之木也,感昼而变者,形之木也,感夜而变者,体之木也。

性应雨而化者,走之性也,应风而化者,飞之性也,应露而化者,草之性也,应雷而化者,木之性也。情应雨而化者,走之情也,应风而化者,飞之情也,应露而化者,草之情也,应雷而化者,木之情也。

形应雨而化者,走之行也,应风而化者,飞之行也,应露而化者,草之行也,应雷而化者,木之行也。

体应雨而化者,走之体也,应风而化者,飞之体也,应露而化者,草之体也,应雷而化者,木之体也,性之走善色,情之走善声,形之走善气,

体之走善味。性之飞善色,情之飞善声,形之飞善气,体之飞善味,性之草善色,情之草善声,形之草善气,体之草善味。

性之木善色,情之木善声,形之木善气,体之木善味。走之性善耳,飞之性善木,草之性善口,木之性善 。

走之情善耳,飞之情善目,草之情善口,木之情善 。走之形善耳,飞之形善目,草之形善口,木之形善 。走之体善耳,飞之体善目,草之体善口,木之体善 。

夫人也者,暑寒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无不感,走飞草木无不应,所以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声, 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灵於万物,不亦宜乎?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