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夫道为真彼岸至

枯木上人所著的《修真见闻》,还介绍了一些修炼常识。

他言,修炼求的是“真”,其彼岸实为道。

夫道,寂然无物、无形、无名、无体、无象,远存于先天之上,近存于一心之内,广而被万物而无或遗,中而应万事而无不当。

故天下万变万化,要皆备於吾心,一心若不动,肆应咸宜。

纵观修真历史,数十万年前就衍生出了修炼之道。

修炼是源于对生命真的渴望,是一种通过修正自己,吐纳天地中百不存一的元气淬炼身体,掌握元气精华,升华境界,来达到提升力量、精神或神识力量为目的。

通过修真方式,以期实现超脱生死,斩断痛苦不以物累,最终实现不老不死,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在,返璞归真的境界。

但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不可捉摸。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在东元大陆,经过无数先辈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修真体系。

修真又分为炼元、开元、腾元、晖元等境。每个境界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

炼元境,引元气入体,身体得到改造,虽寿命未明显增加,但在身体强度、力量、神识反应等方面已异于世俗常人。

开元境后,已筑基有成,元气液化,寿岁能够达到三百岁。

腾元境,元液凝结成丹,元力得到质的提升,己能调动些微神秘的天地之力,寿岁亦达到了五百。

而到了晖元境寿岁暴增,能活到一千两百岁。故对晖元境高人,低阶修真者都私下将之称为老怪。

枯木最多也是见过腾元境真人,也是在修真界一次碰巧远远地观望到而已。只感其速如惊雷,势若排山倒海,神通无量。在他心内,对腾元境真人的威势是深惧之。

而对晖元境界的老怪也只是听闻,据说东元大陆似乎晖元老怪都不多。

依浩试图寻找带走依婉茹的修真门派的线索。但《修真见闻》里提到带药的仙门有许多,其实力强弱不一,最差的宗门都有腾元高手坐镇。

一一将这些门派的名字中有“药”字和出产丹药的修真门派,他都牢记于心。

《修真见闻》中亦提及测试修真者资质的方法。

在修真门派,他们用专门的法器来测试,且颇为准确。资质测试除了的法器,修真者也可以对凡俗人进行简单的探测,但不是非常准确,其方法在修真见闻里没有记述。

依浩思索着《修真见闻》中的内容,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沉思……

对比《东域修仙录》,枯木的《修真见闻》内容更加可靠。毕竟《东域修仙录》是无数年前写的,修真见闻是枯木近期所著。

他也未曾想到修真的境界,如此繁多。境界越高,其实力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能修至开元境,甚至是腾元境,必然拥有一些自保之力,能外出寻找屠村的仇人,和那金色的山、宫殿以及依婉茹他们了!

如今有了元石,他的修为虽然在稳步提升,但随着修为的提升隐感心绪有些漂浮,甚至有脾性越发暴戾的趋势。

这在《修真见闻》里面讲到过的心境,是非常危险的征兆。

心境若未同步跟上,他会走火入魔!

“目前呆在赵家堡,闭门造车修行已是不行!”

“如果去淆水郡,但还不知道淆水郡的具体情况。与周家的仇已是结下,他们目前蛰伏着,不知在酝酿着什么……”

“别看周家主动在依肆婚宴时送礼,那其实仅是他们的缓兵之计。周家这个后患必须要尽快解除,否则将威胁到赵家堡和依家村!”

“通过前期的两次战斗,自己的实战经验还差得很远。唯有不断地战斗,方能磨炼心态,提升修为境界,最终让心身合一。”

“看来,得再走一趟黑蟒山,没有什么地方比进入黑蟒山斩杀妖兽更适合修行的了!”

依浩想通了这些关键,皱着的眉头顿时舒展。

依浩随后将赵家主和依肆、枯木等人叫来,嘱咐了几句后便离开了。

赵家堡暂时有枯木坐镇,料想也出不了什么事情。在依浩将枯木带回,赵家堡之人得知枯木是先天宗师境界的高手后,立即欣喜若狂。

他们视枯木若贵宾,严禁任何人打扰。

枯木现在已是赵家堡的首席客卿,有单独的院落居住。

但枯木脾气怪异,整天在房内钻研依浩所给的背山功。而且他仅对依浩言听计从,偶尔愿意指点一下依柒以外,对其他人还是那副冷冰冰、高高在上的表情。

依浩听闻后,对此也是一笑置之。

毕竟枯木作为先天宗师,有些脾气是可以理解的,否则无数人围着他,哪有时间去修炼。

在先天宗师眼里,修炼恐怕才是其最为在意的事情了。

黑蟒山,绵延数十万里。

山内物产非常丰富,东元大陆难得一见的各类药草、妖兽,大多能在这里的山脉深处找得到。

据《东域修仙录》记载,黑蟒山有四大神秘妖兽。

其一为犼,又名望天吼,它的相貌极为独特。其角似鹿,头似驼,耳似猫,眼似虾,嘴似驴,发似狮,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前爪似鹰后爪似虎。

据传在上古年间,修真大陆异常繁荣,人与兽混居,修真极为兴盛。犼是当时一种极有灵性的妖兽,为大陆神朝所豢养。它每天蹲在皇城外的华表上密切关注神朝大帝的行踪。

每当大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遥遥呼唤皇帝:“帝君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盼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犼为“望君归”。

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大帝:“帝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盼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

于是,人们称犼又名“望君出”。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