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正好是星期天。
下午二时,夏中华陪同叶雨菡来到了梳儿巷。
此巷出过名人,辛弃疾有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就是描写南朝开国皇帝刘裕曾住在此巷。寄奴就是刘裕的小名。
姜一群就住在此巷一幢旧房子的四楼。
此楼一共只有五层,没有电梯,爬起来比较吃力。
姜一群能住到四楼,还得益于他有一个中级技术职称。凭他的学术论文,他早该是高级职称,但关键时刻总是被人“平衡”掉。
夏中华敲门后,姜一群开门将两人迎进家中客厅。
家中只有姜一群一人,妻子出门做家教,儿了读髙中住在学校。
姜一群请夏中华和叶雨菡坐在一张已有些破旧的长沙发上,为两人各倒了一杯开水。
盛开水的是搪瓷杯,看不少地方已掉漆的样子,至少用了有十多年。
姜一群年龄大概在五十岁左右,稍长的脸上皮肤很粗糙,穿着有点像老农民。
但他还是懂礼数的。坐下后便主动打招呼道:“你俩一个是文化名人,一个是亿万富翁,今天屈尊来到寒舍,只有清水一杯,实在过意不去。”
叶雨菡说:“姜先生,我是慕名来访的。”
姜一群说:“先生不敢当,称我老姜即可。至于慕名,让我更为惶恐,因为外人大都视我为傻子,名声可不大好哟。”
叶雨菡说:“听说您对松寥山很有研究,我想专门请教。”
姜一群回道:“叶小姐,不是我小看你,这个课题你是不懂的,我对你讲了,也是对牛弹琴。
我虽是穷书生,但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要不是夏馆长说你要来,我今天是准备整理学术资料的。”
谢中华有点听不下去了,说:“老姜,哪有你这么怠慢客人的,人家好心来访,你一见面就来个‘对牛弹琴’,恨不得立即赶走,这像话吗?”
姜一群说:“夏馆长,你曲解了,我是想说,你和叶小姐的时间更宝贵,不能在我这里浪费掉了。”
叶雨菡说:“姜先生,我是不是有诚意,与您能否谈到一起,您谈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姜一群说:“叶小姐说得在理,那你要问什么就快问吧。”
叶雨菡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始对松寥山着迷?”
姜一群说:“说出来你别笑,是李白的一首诗《石壁望松寥》,诗曰: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对这首诗,我与一般人的解读不一样。松寥山只有几十米高,他为何称之为碧霄,又为何在这里想起了长虹,其原因是他因为见到了仙人。
而且,在我看来,李白本身就不只是诗仙,而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仙人,他的诗、神、骨、行,无处不仙。只不过,他的个性狂放不羁,不合儒家礼教,所以在中国一直是重杜抑李。”
叶雨菡接口道:“在西方国家可不是这样。比如说我读研所在的法国,就认为李白的浪漫精神与法国人的浪漫情调很合拍,因而对他很崇拜。我也是一样。杜甫这样的家国情怀固然可贵,但像李白这样的直抒胸臆更自然洒脱,符合人性。
当然,这可能与西方更重视个性的文化有关,而这是儒家文化不推崇的。”
姜一群一听这话,对叶雨菡另眼相看,说:“叶小姐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来看这个问题,我自叹不如。”
叶雨菡说:“我还要接着问这上述问题,李白在松寥山看到的是仙人还是仙境?”
姜一群说:“既有仙人,又有仙境。仙人如上古五帝之一的展上公,汉代隐士焦光,跨越宋齐梁三代的道教茅山宗创始人陶弘景。
说起仙景,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中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八大福地之说。
离这里只有二十公里的茅山被誉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而据我考证,陶弘景是先在此修行,因为他在雕琢松寥山神鸟时无意中损坏了它的一只翅膀,而后负罪到了茅山。否则,这里的仙境排名应该在茅山之前。”
夏中华说:“老姜,神仙的事今后再听你慢慢聊。叶小姐更感兴趣的是,你对松寥山的痴迷,除了神仙和仙境的吸引外,还有没有别的因素,比如说,科学依据。”
姜一群说“你要问这个,当然有。
我对松寥山产生兴趣后,就开始查阅《凤山志》、《长江口地质变迁考证》、《淮南子》、《山海经》等文献,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此段长江在远古时曾是长江入海口,海面异常辽阔,俗称‘海门’。
第四纪冰期,海平面多次下降,长江也发生了大断裂,凤山成为茫茫大荒之高标,枢纽南北之陆桥。
国家考古队在凤山莲花洞进行正式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批有明显人类加工痕迹的石器,其中尤为奇特的是有十多件呈鸟形状。
考古队据此认为,早在十多万年前,莲花洞一带就有古人类且可能是智慧人在此生活。
莲花洞东北面原来是大理岩石群,不知何因该岩石群在大约一万五千年前发生了大面积塌陷,残留的部分就是现在的‘集凤台’遗址,滚入长江的部分,小的随江流而下,大的则成为岛礁。
本人依据这些资料进行大胆的推断:松寥山就是其中最大的岛礁,古人经过无数年对这一岛礁的设计加工,将它建成了最早的鸟型祭坛,为了通俗和记忆方便,我们可以称它为神鸟。”
叶雨菡听到这里,对姜一群说:“姜先生,今天受教了,你所说的可能不及您研究成果的千分之一,但我已可以断定,您的研究成果一定能发现奇迹。
不管您是否能够成功,我都愿意支持您的研究,一旦研究成果转化为开发项目,所有的投资都由我负责,您在其中分享应得的利润。”
姜一群说:“你如真能支持我研究,我当然感激不尽。但是,那纯是研究费用,我个人不会拿你一分一厘。
另外,我得提醒你,我的科研成果,不希望转化为商业开发项目。
如果你不能接受,那你还是把刚才说的话收回吧。”
叶雨菡说:“姜先生,我完全尊重您的意见。”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