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招兵买马

拜访过姜一群后,叶雨菡对夏中华说出了她的计划:

“我准备把姜一群从文化局这个无关紧要的位置上挖过来。因为我对他本人及他的研究成果很感兴趣。

先买下市中心闹中取静的那幢“凤凰楼”,大约六百平方米左右,作为姜一群的工作室。

让姜一群在文化局留职停薪,在工作室工作的薪酬和福利由我的集团出。

然后,你要为他物色两至三个在文化素养等方面较好的人,作为他的助手。但人员考核和录取最后由姜一群说了算。

你只是作为推荐人,需要动用上级组织权力时,由我出面来打招呼。

待他的工作室运转正常后,我想就他的研究成果开一个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主要请国际上知名的专家学者,国内的只占少数。因为国内的专家学者大多对他压制。我要用国际专业人员来影响和推动国内专业人员。

邀请的名单由你和法国的沈福新进行协助,但最终拍板还是由姜一群确定。

研讨会如果进展顺利并有较大成果,我想把他的研究推向国际。

与此同时,我会请求政府部门重视他的课题项目,先成为凤山的一个热点,最终争取进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政府如果愿意将他的研究成果作为文化旅游项目来开发,我也愿意重金投资。

夏中华说:“雨菡,你对他的支持力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但是,我要提醒你,你是要背风险的。经济风险可以预测,还有些风险是无法预测的。”

叶雨菡说:“什么投资都有风险,我看准了的项目就不会动摇。何况,对于这个项目我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拯救不该失去的东西。

为了配合姜一群的工作,我把我在地目湖项目的公关副总监郑丽华调到姜一群的工作室,作为他的办公室主任,专门为他进行国内外公关服务和后勤服务。”

夏中华说:“既然你已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我一定会尽力协助。”

没想到,在一个星期之内,姜一群一连闹出了两件轰动全市的事。

第一件,因为姜一群是停薪留职,所以,文化局副局长马一鸣代表组织对他进行谈话。

谈话结束前,马一鸣告诉姜一群一件喜事:组织上考虑到你多年工作辛苦,新的工作岗位也充满挑战,为此提拔你为副科级科员,作为组织上对你的一个交代。希望你戒骄戒躁,能够逐步成熟。

姜一群听了,非但没有感谢,反而火气冲天:“我大学毕业工作已二十三年,既然组织上认为我工作辛苦,为什么到今天才给我一个副科级?这在文化系统的大学本科生好像没有第二例了吧?

你们这样对待我,除了说我不务正业,我今天才知道你们还认为我不够成熟。

你们的成熟是什么东西?圆滑世故吗?拍马溜须吗?

对不起,这些我永远不会‘逐步成熟’,所以,我拒绝组织上给我的副科级恩赐。

赤条条来,也赤条条去,思想上没有任何负担。

拒绝晋升,在江河市一时成为佳话。

第二件事,夏中华也是受朋友人情关系的影响,为姜一群物色了两名助手。

一名是江河大学历史系的一位出过许多书的副教授。

姜一群与他聊过一个多小时后(实际上就是面试),就把他淘汰掉了。

这位副教授问其原因,姜一伟说:“理由很简单,我跟你聊的内容,都是你自己书中的,但你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且问答问题逻辑非常混乱。

所以,我敢断定,你的著作要么是抄袭的,要么是让学生写后你把自己的名字挂在了第一位。

这种弄虚作假、没有真才实学的所谓名人,我这里不需要。”

姜一群本人只是中级职称,却炒掉了一个大学副教授,让人实在吃惊。

还有一名是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文化局才一年多的女大学生,长得楚楚动人,一手钢笔字也写得漂亮至极,人称字如其人。

姜一群只跟她聊了半小时不到,就将她回绝了。

这个原因就有些复杂了。

姜一群本来只是觉得她有些搔首弄 姿,巴结领导。可在他与这位女大学生面试前,他接到了文化局一位同事的电话,说她是马一鸣的情人,肚子里已经“有了”,到你那里,只是为了暂时避难。

姜一群本就对马一鸣极其反感,一接到这个电话,当即就想把她回绝,但考虑到是夏中华介绍的,也就象征性地谈了一次话。

这让夏中华和马一鸣都感到难堪。

姜一群自己招聘了两人。一人是原市博物馆副馆长肖梦龙,今年六十五岁。

还有一人是姜一群中学读书时的中学校长宋天轮,今年已七十岁了。

两人都早已退休。

夏中华笑姜一群招的是“老爷兵”。

可姜一群不仅对这两个“老爷兵”相敬如宾,还要求他们的年薪与自己一样。

叶雨菡电话中对姜一群说:“我重点是用的你,你的助手年薪理应比你低。”

姜一群却坚持道:“我这两个助手都是有大才有情怀的人,以后我会详细向你说的。如果你相信我,就按我说的去办。”

叶雨菡说:“我给你的年薪是你原来的五倍,你还满意吗?”

姜一群说:“不用这么高,比原来高一倍即可。

虽然你是资本家,但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能乱花。

待我们有了新的重大研究成果,你再加薪或奖励不迟。”

叶雨菡虽对姜一群直接称她为资本家心中不悦,但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