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了较长时间准备的鸟神坛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7月3日在鳌山宾馆召开。
会议的举办方不是叶雨菡的雄狮集团公司,而是江河市市政府。
因为在叶雨菡、夏中华等人的游说和推动下,江河市领导特别是市长薛祺坤也认识到,这次活动对提高江河市的文化知名度、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由外资集团公司来举办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为此,江河市市政府成立了一个筹备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市长刘化元担任。
会议邀请了3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其中25名是国外的,5名是国内的。
既然研讨会是由市政府组织举办的,所请人员名单就不再是姜一群一人决定,筹备组成员尤其是刘化元也是有话语权的。
会议召开的第一天上午,由主持会议的刘化元作了简短的开幕式致辞后,与会专家学者首先实地考察了“鸟神坛”现场。
姜一群为大家做向导和解说。
考察团先是站在凤山北麓远观松寥山,然后坐船环视后,由刘化元、姜一群带着大家登上此山。
姜一群在山上边走边说:此山基岩与岩雕之间有深约半尺的“隔线”,东南面有浅显的台阶,似为祭台登临之用。
台阶在半途逐步模糊,大概是古人长期登临或岩体受长久的侵蚀而风化剥落所致。
到达岩顶,四周空绝,近观凤山滴翠,遥望远山如黛,海阔天空,冲冲融融,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正如《山海经》所谓“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
岩顶上除了稀疏的杂树、野花、小草以及大量的青苔外,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中央有两只远大于常人足迹的脚印,它深陷于岩石之中约三四公分。
姜一群向学者们介绍:传说这是上古五帝之一的展上公在此修炼时留下的足迹。
学者们对这一传说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岩石上多处遗存的人工造型、堆构、雕凿、打磨等加工痕迹,深层不一,表层透露出历史的沧桑。
这些正是有别于自然象形石或象形山的主要特征。
……
下午,姜一群作了《对江河市松寥山史前“鸟神坛”的探讨》这一主题报告。
他在讲了自己发现和探索“鸟神坛”的过程后,就过渡到了对“鸟神坛”主要疑点的解答上了——
什么叫“鸟神坛”?简言之,就是远古时期的鸟型祭坛。
大家可能听说过神话中的“瑶台”,听说过杜甫记载的“东方太乙坛”,听说过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中发现的几十座祭坛。
而松寥山这个“鸟神坛”,应用了多种雕刻技法,以及平面造型、堆砌造型、摩崖造型等手段,并使它们相互生发,融为一体。
特别是借助和依据自然岩体岩形巧妙构思,依形雕琢,表现了古人在受制于生产工具等诸多困难时,更注重于精巧的设计和对自然物的利用,足见其智慧高超,匠心独具!
为什么中国最古老的祭坛是鸟型的?这就涉及到至今没有引起人足够重视的鸟文化。
依照定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标志性的形象是龙,龙文化和龙的传人概念已深入人心。
本人对此不以为然。
我认为,标志性形象除了龙,还有凤(鸟),且凤(鸟)文化比龙文化的渊源更为久远。
在古代,世界其他文明国家,尤其是受古罗马文化影响的国家,主要以鹰为“鸟文化”的代表形象。
而中国则以凤为“鸟文化”的代表形象。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凤”不仅更有神性,同时又贯穿着飞扬、璀璨、崇高、祥和等形象精神。
凤(鸟)文化之所以更早,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图腾,还因为它是与人类共存的生命,与人类有着一种情感沟通。
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龙文化”被不断强化(尤其是从秦代开始),主要在于龙具有神秘、强悍、集众兽完美于一身等特征,成了统治者需要的王霸文化。
尽管如此,与人的生活和精神向往息息相关的凤(鸟)文化却无法被淹没。“龙凤呈祥”是统治者和老百姓都祈盼的一种社会景象。
说到“凤(鸟)文化”与人类的关系,我这里不妨插叙一个小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带着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弄玉前去狩猎。
穆公一箭瞄准仙鹤,这时突然一阵箫声响起,惊飞猎物。
穆公大怒,着人将吹箫少年抓来。
少年不慌不忙道:草民萧氏,排行十三,人称十三郎。
只因性喜山野,故在此结庐。每当风清日朗之时,吹箫自娱,久之与鸟鸣和谐如一,并互通情愫,实非有意破坏大王兴致。
穆公听闻,要少年吹箫与鸟互动。
少年从之。
但听得箫音由轻到重,由低到高,时而婉转如幽谷清溪,时而深厚如岭中松涛,时儿清新如花间滴露,时儿凝重如古潭龙吟,令人听之恍如超于尘世之外。
更有甚者,万千鸟儿伴随着箫声,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声音悦耳。待箫声一停,万籁俱寂,鸟儿都栖息枝头。
穆公正感到奇怪,忽听得身后响起了歌声——原来是爱女弄玉的声音。
她唱的曲子是雅乐中的《斯干》,此曲本是庆祝宫殿落成的颂歌,可弄玉的声音中分明有对父亲的哀怨和对少年的爱慕。
穆公不解,此时飞来一只丹凤,弄玉乘之飞向空中。
少年一声口哨,追上弄玉后一起奔向西天瑶池。
后来,穆公才知道此少年成了仙人,为太华山主。
这个故事虽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但它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凤(鸟)文化”的可贵价值。
那么,松寥山“鸟神坛”又产生于什么年代?
根据考古学中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测试,证明它产生于一万五千年前。
因此,考古界已有定论的新石器时代(发端于一万年前),可能应该上推一万年。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