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奇书珍情(二)

当天晚上,宋天轮就把《松寥神韵》的竹简本和手抄译本一起送给了姜一群。

姜一群回家后便先看了宋天轮的手抄译本。

纸质译本共60页,此书的扉页上写有焦光的简略自序:吾乃此山野人,居洞穴二十余载,久观松寥山奇特形貌,节气变化,及至与星象江潮之联,渐悟此山深藏玄机,可谓神山……

此书除扉页之外,共分三卷。

第一卷写松寥山的奇特之外,还有季节特征。

彼时松寥山山顶长有一棵千年古松,盘曲苍虬,傲然屹立,每到春季,百鸟栖息枝头,啁啾鸣唱,煞是热闹,整个山上可谓春意盎然。

可惜在汉献帝庚子年,此松遭到雷击,枯萎至死,这可能是天意要灭汉的前兆。

每到夏秋之季,偶在子时可见山上白光冲天,与星月同辉,其景壮观非凡,颇有山融于天之感。

细察之后,方知此乃景天(萤火虫)所聚,因景天主食蜗牛,又喜潮湿之处,此山具备这些条件,乃生奇观。

每到冬季,山上万籁俱寂,尽现凋零。可在大雪覆盖万物之时,此山仍面貌如旧,滴雪未沾,这不知是神性显威还是岩石独特,有融化冰雪之功能。

第二卷写松寥山的历史掌故。

据说,帝喾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茅山)时,曾数次来此登临。

大禹治水时也曾在此山停留,祭拜天地神灵……

“集凤台”在当时依山傍水,虽只存三块凤形巨石,但从地上的痕迹和数理推测,原来应是九九八十一块,疑是栖凤之石。

第三卷写松寥山与天文之关联,可这一卷除了标题,内容却只有寥寥数语——

凡日月星辰,四季节气,江潮起伏,皆可令神山生出喜怒哀乐。

奇怪的是没有具备描述。不知是书稿遗失还是焦光没有写完。

按理,焦光对天文颇有研究,这一卷他不可能不重点落墨,文稿藏在洞中也不会遗失。

未能写完的唯一解释是,高道深知天机不可道破的道理,他在犹豫之际,就已羽化成仙了。

姜一群一口气读完全书,感到思路大开。他更相信松寥山“鸟神坛”绝非孤立的存在,它与“集凤台”、“凤凰石”、莲花洞甚至圌山一定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他兴奋异常,揉了揉酸胀的眼睛,一看表,才知道已到了凌晨五点,晨曦初现,东方的鱼肚白中已隐现着一抹淡淡的霞光……

自此之后,姜一群反复研读《松寥神韵》。为了更完整准确地理解此书的内容,他请了原市博物馆副馆长肖梦龙来解读竹简本。

姜一群深信,肖梦龙不仅对古文字有研究,而且一定会对外严加保密。

但是,展浩怎么会知道自己藏有《松寥神韵》的呢?

他打电话把这个疑问问了宋天轮。

宋天轮告诉他:去年我老伴在打扫卫生时,无意中将《松寥神韵》剩下的几个残片倒在了垃圾桶里。

没料到楼下有个老人懂得文物,在垃圾桶中拿着这几块残片去找了展浩。

展浩给了他赏钱,就追踪到了我家。要高价收购我的竹简书。

我被他逼得没办法,想到他又是一个考古学和历史学教授,只能向他透露:此书我已送给值得拥有他的人。

但我绝对没有说出你的名字,他是怎么猜到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姜一群这才恍然大悟。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