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地下宝库

汪昆仑听到黄辉这个名字,心中充满了敬意。

黄辉虽只比汪昆仑大六岁,却是他在南吴大学读书时的老师,教的是中国哲学史。

这位当时全校最年轻的副教授,可谓风度翩翩,才华横溢。

他的讲课别具一格,常常以自己独特的观点对教科书进行批判,且针砭时弊,尖锐深刻,赢得了学生的很高赞誉,可时常遭到领导的批评。

汪昆仑在校时向他请教颇多,受益匪浅,将他视为真正的良师益友。

大学毕业后,汪昆仑开始几年还常与黄辉往来,后来因为专心于做古玩生意,与黄辉的来往逐渐减少。

这倒并非是因为汪昆仑太忙,主要是因为黄辉不赞成汪昆仑专职做古玩生意。

在黄辉看来,汪昆仑专心治学才是正道,而且凭其天赋定能有所作为。

而古玩界尔虞我诈,翻云覆雨,实属藏污纳垢之地,陷在其中后患无穷。

汪昆仑虽认为黄辉说得不无道理,但未免偏颇,且为了生活打拼,自己已离不开逐渐能施展才能的古玩界。

为此,两人关系有所疏远,近几年只是到了春节,汪昆仑才会向黄辉拜个年,这除了表示对老师的敬重,也有几分出于对老师的同情。

五年前,身为国内知名教授的黄辉,因为对中国“伪历史”和“伪君子”的凌厉批判,引起了上层一些人物的不满。

他们认为黄辉不仅仅是曲解历史,而且是借古讽今,造成了恶劣影响,因而封杀他在国内发表所有文章和著作。

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使他雪上加霜。握说,他至今尚未再婚。

汪昆仑在烟雾缭绕中收住遐想,盯了白冰一眼,道:“请问白小姐为何问起我与黄辉的关系,莫非你与他熟识?”

白冰平静地颔首回道:“实不相瞒,我也是他的学生,因此,我是否可以冒昧地称您为学长?”

汪昆仑双眉一展,话语含蓄:“恕我冒味,凭我的直觉,您与黄辉可能不只是师生关系吧?”

白冰一怔,旋即吐出一串烟气:“除了师生关系,您认为我与他还有什么关系?

当今社会流行炒作,是不是您认为我与他有什么绯闻?”

汪昆仑只是猜测,并无任何根据,听白冰说得直露而冷峻,怕无意中伤害了她,急忙一拱手道:“对不起,我只是信口开河地随意一问,毫无恶意,如有得罪,请白小姐包涵,本人向您道歉。”

白冰心中已掀起涟漪,她觉得目前还不能向汪昆仑透露自己与黄辉的真实关系,便转守为攻道:“我看我们前面的垫铺已经够长了,您是个大忙人,时间就是金钱,现在是不是言归正传,谈谈正事?”

汪昆仑自然知道白冰指的“正事”是什么。

在古玩界,没有交情的人之间进行交易,基本上无须赘述,主要是围绕价位来回拉锯。

而与有交情的人进行交易,就需要有“前戏”了,交易越是大,“前戏”就越要做足。

至于交易中所使用的“孙子兵法”,汪昆仑自信眼前这位紫嘴嫩燕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刚才她在正事上主动提出破局,就已逊了一筹。

于是,汪昆仑说:“白小姐叫小李送到我店里的货我已看过,没有诚意我是不会到您这里来的,听说您还有一批宝贝,能否让我过目后咱们一起商量?”

白冰道:“正合我意。”言罢,起身领着汪昆仑走向隔壁的厨房间。

汪昆仑心中嘀咕,我要看的是古玩,她把我领到厨房间干什么?

就在这时,只见白冰在手机上按了一个键,厨房间的一片矮柜立时转动,露出一个一米见方的黑黝黝的洞口,洞口有一个通往地下室的木结构楼梯,一靠到楼梯旁的扶手,里面的灯光骤然亮起。

汪昆仑暗暗惊叹:地下室的设计用古代的暗通机关,又配置了现代的智能装置,可见主人心思何等缜密!

地下室大摡20平方米左右,高度两米出头,里面没有装饰,甚至连桌椅都没有一张,只有六个高约1.5米、宽约80公分的铁皮柜。

一看这种情景,汪昆仑揣摩出两层意思:一是主人不欢迎别人参观,二是里面的藏品可能进来时间不长。

白冰打开2号铁皮柜。

柜中分为两层,下层比上层高些,里面放着五尊较大的佛像,从60公分到80公分不等。

上层放着十尊小一些的佛像,从十几公分到二十几公分不等。

这些佛像,从造型到工艺均为南朝大梁特有,且都有被火熏过的痕迹和斑斑驳驳的鎏金残留,与他先前看到的“西方三圣”应该同出一源。

汪昆仑疑窦丛生:省博物馆的珍宝馆中仅有一尊残缺的此类佛像,而这个白冰却有如此之多,她从何处得来?又为何愿让我见到这些珍宝和地下暗室?

白冰的话打断了汪昆仑的沉思:“汪老师,您是我这个地下古玩室的第一个客人,也可能是最后一个客人,这批东西请您帮我鉴定。”

汪昆仑说:“无须上手细看了,件件都是真品。

白小姐,我向您实话实说,我以前从来没有,今后也可能没有机会,再见到如此多的精美南朝佛像。

因为南朝佛像由于种种原因,传承下来的极为稀少,且佛像也很少有出土的。”

“既然如此,那我俩就不必在阴森森的地下室消磨时间,去上面商量一下如何成交吧。”

“且慢,白小姐,既然本人有幸到了这里,又听您刚才说我有可能是最后一位客人,何不好人做到底,打开其他柜子,让我饱饱眼福。

这样我就更加不虚此行,还可能为您做点参谋。”这里藏有多少宝贝,汪昆仑想探个究竟。

白冰犹豫了一阵才回道:“汪老师,不是我信不过您,而是不能把全部柜子都向您开放。

这样吧,我再向您打开一个柜子,至于具体是哪个,由您自已定。”

汪昆仑略一思忖,说道:“那就6号柜吧。”他因为喜欢三六九这三个数字,就随便说了一个。

白冰把6号柜打开,只见里面全是元、明、清三代的瓷器珍品,其中最吸眼球的是明代成华年的斗彩鸡缸杯、葡萄杯和天字罐。

斗彩鸡缸杯创烧于成化一朝,《神宗实录》中有记载:“御前有成化杯一双,值钱十万。”前不久香港刚拍出一只,价格是九位数。

汪昆仑向白冰请求将一只葡萄杯让他上手看一看,白冰欣然同意。

汪昆仑要上手看葡萄杯,其中是有讲究的。

成化斗彩后代均有仿制,明代弘治和清代雍正时期的官窑仿品尤为惟妙惟肖。

而成化本朝的斗彩,有三个特点后人难以仿制到位:

其一,胎体的润白精细;其二,紫色中特有的诧紫;其三,胎薄而底不见光(后仿者要么胎体较厚,要么胎薄而杯底见光)。鸡缸杯和葡萄杯尤为典型。

汪昆仑鉴定葡萄杯只用了两分钟左右,看完后便轻轻将它放回原位,心中确定它是成化本朝无疑,嘴上只是说:“东西还可以。”

白冰也不追问“还可以”的真实含义,锁上柜,领着汪昆仑走出了地下室。

两人仍回到琴室的双人沙发上坐下。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