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铜怪手(一)

汪昆仑开着自己的宝马越野车来到郭子敬的青铜器修复店。

郭子敬的店,既不在闹市,也没有店名和标识。

那是郊区的一幢普通三层平顶楼,底楼的一个房间加上一个不大的地下室,就成了他的店。

这一带很讲究房屋的风水,一般人都要求屋前无槐,屋后无桑。因为槐树和桑树都是阴气之木,槐为鬼木,桑为丧木,故一般人都避之不及。

可郭子敬却与众不同,他的楼前十多米处有一棵百年老槐,楼后则是一片桑田。

他是真的不相信魔神和风水,还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做出的无奈之举?

待走到门前,见门上斜插着一把桃木剑,汪昆仑才明白:桃木本是极阳之物,有驱鬼镇邪之功能,由桃木制成宝剑,此功能大大增强。由此可见,郭子敬不仅信迷信,还懂得法术。

汪昆仑和单俊见大门紧闭,即按了几下门铃。

开门的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剃着光头,胡须已白,身材矮胖,眼睛眯成一条线,脸上冷若冰霜,用沙哑的嗓门问汪昆仑:“请问你找谁?这里未经预约,是不允许上门的。”

汪昆仑恭敬地说:“看来您就是郭子敬老师了,我叫汪昆仑,是丁思成老先生介绍我来找您的,我有事要当面向您请教。”

郭子敬听了仍没有让他们进门的意思。

汪昆仑见他的眼睛乜着单俊,连忙解释道:“这是我博物馆的师弟,想跟着我一起来您这里开开眼界。”

郭子敬这才生硬地说:“那就进来吧。”

进门以后,他指了指堂前一对破旧的沙发,冷冷地说:“请坐。”然后拿上两瓶矿泉水,“二位请原谅,我从不给客人泡茶,因为喝茶太费功夫,我耗不起这个时间,有什么事,请尽管说,尽快说。”

这样的待客之道,汪昆仑还是第一次见到。

按此地的风俗,只要客人坐下,清茶一杯是起码的礼节。

这个郭子敬不仅不倒茶,连一句客气话都没有,就催着客人“尽快说”,这倒有点像官不大架子不小的公务员。

为打破沉默,汪昆仑拆开一包软中华香烟,递给郭子敬一支。

郭子敬连忙挡回,自己从口袋中摸出一包“大前门”香烟,说:“我这个老顽固就喜欢抽老牌子,这种烟你们文化人抽不来,我们彼此就别敬了。”

“大前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高档烟,能抽这种烟的非富即贵,改革开放后,洋烟逐步进入国门,各地的高档地方烟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前门”反而成了低档烟,抽它的人已经很少了。

汪昆仑见气氛过于冷谈,便从提包中拿出一尊二十多公分的南朝观音佛像,放在郭子敬面前,虚心请教道:“郭老师,请您帮我掌掌眼,这佛像是什么年代的?”

郭子敬口气冷冰冰地说:“考我吗?有点常识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南朝大梁佛像,何况你在古玩界还算有点名气。”

汪昆仑碰了个钉子,按捺住性子继续说:“这尊佛像我请丁思成老先生看过,他说这尊佛像的头、腿、手原来都是断裂的,修复得如此完美是出于您的手笔。我此后用X光透视过,怎么也找不到断裂的痕迹,可见郭老师的手艺真是鬼斧神工,能否请您指教一二?”

郭子敬吸了口烟,道:“这就是鱼有鱼路,虾有虾道了,我这点雕出小技承蒙丁夫子还能看得上眼,其实根本不足挂齿。你们江河市博物馆不是有个号称‘青铜圣医’的钱大镛吗?我这点底细他全清楚。”

汪昆仑当然知道,钱大镛是郭子敬的师兄,两人后来在手艺上都青出于蓝,可各自的绝技不一样,所走的路也不一样,感情不太融洽,甚至有明争暗斗的倾向。

当郭子敬下海自立门户时,钱大镛颇不赞同,认为郭子敬完全是为了金钱而破坏行规,甚至不惜与盗贼为伍。

而钱大镛把金钱看得很淡,退休后仍被博物馆返聘,像一条默默耕耘的老黄牛。

按理说这师兄弟俩手艺各有所长,但郭子敬对市场情况更了解,更能适应市场,所以,古玩圈中郭子敬的名气更响一些。

现在听郭子敬提到钱大镛,汪昆仑觉得必须小心,倘若陷入他俩的门户之争,今天就别想往下谈了。因此,他微笑道:“对我来说,您俩都是大师级高手,我以前不到您这里来,主要是怕您瞧不上我。”

他见郭子敬仍然冷着脸油盐不进,心想丁思成也不知是怎么打招呼的,便灵机一动,从包中摸出一个小手电。

这手电是英国牛津的最新产品,看上去只有一般圆珠笔大小,但其强烈聚光功能却超过一般手电的几十倍,是鉴定和修复器物的重要工具。

他将手电捧着呈到郭子敬面前,说:“区区之物,请郭老师笑纳,谢您能让我登门拜访。”

郭子敬并不是个贪小便宜的人,可一见到这个小手电,心中倒是一动,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拿着手电看了一番,说:“这小玩艺儿我听人说过,很实用,一直想买而没有买到。不过,我这个人向来无功不受禄,如要收下你的礼品,就一定要为你做点事,否则,心中不踏实。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请爽爽朗朗开口吧。”

......

敬告读者朋友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我的网络长篇小说《女超人传奇》(原名《还我正义》)第六部终于收笔了,共计6部316章,100万字左右。于去年年初一开始动笔,历时近一年半时间才完成。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读者朋友,感谢编辑,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可能坚持不下来。

另外,我有几个问题要向各位朋友作些解释和汇报。

一,我为何要尝试网络文学

我从退休之前开始专注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先后在人民文学、ZG作家、****等出版社出版了10部长篇小说,共计三百万字左右。从来没有涉及过网络文学。

我这次写网络长篇小说,主要是想在两个方面作些尝试。

第一,现实题材能否在网络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网络文学中,神仙鬼怪占绝对统治地位。这不能说错,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主要导向,此类小说有市场,各网站也得首先维持自己的生存后才能发展。

但是,我认为,现实题材也应在网络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所有文学都必须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网络文学也不应例外。

像《人民的名义》这类曾引起极大轰动的著作,在网络上却遭到冷遇。这也不奇怪,读者自由选择,你没法强迫读者。

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热点和口味,你作者名气再大,与之不相吻合,读者是不买账的。

二是这也与各网站的引导有关。网站肯定要靠特色和流量赚钱,但就同其他企业一样,总得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这两者的融合,恐怕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有人来推动。

我就想成为一名微不足道的推动者,能否成功都没关系,毕竟只是一次尝试。

第二,从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来看,网络文学主要是消谴性的,从中不一定能得到多少思想和知识,但能享受到娱乐。

这个现状和观点不能说是错的,但有提高和发展的空间。

所有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感动,并从中吸取知识营养。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行网络文学的主流显然是做得不够好的。

我这次连载的小说,在笔法上仍以纯文学(或传统文学)的笔法为主,吸收了一些网络元素。

比如,我在书中除了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还讨论了中国的儒道佛,法家、墨家、阴阳学、阳明心学,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等。

我知道这可能不是大多数读者的菜,但我必须尝试。

我的书点击率一定不属于很高的一类,但一定是属于文化含量最高的一类。即使目前不被多数人接受,但我相信时间的见证。

二,后面写作的构想。

这部书我后面还可能延续3一6部。思路有如下三种,想听听读者的反馈后再作选择。

第一个思路:主人公叶雨菡的爱人吴东方并没有死。当时的死完全是土匪的伪装。

吴东方由于文武双全,又有父亲在刚果金的矿业经济支柱,不久就成了这伙土匪(地方武装)的匪首。

叶雨菡了解这一情况后,用自己的超人智慧和能量,说服了吴东方,一步步让这伙土匪走上了正道。

第二条思路:前书主要人物叶雨菡的儿子吴叶栗,以及李晔、夏中华、卡尔文森、马克龙的子女,十五年后都成为风云人物。写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互相较量,仍以正义战胜邪恶为主线。

第三条思路:还是以叶雨菡的生活为主线,包括她创造的经济帝国、她的爱情纠葛、她与邪恶势力的斗争。

三,有关气功的说明。

我的书中多次写到气功,这并非宣传伪科学,而是我的亲身经历。

我父亲五十多岁时患了晚期直肠癌和肝癌,无奈之下,学练气功(拜《空劲功》的创始人黄仁忠为师)。结果多活了二十一年,还为许多人免费治病。他的内气外放和隔空针炙都是我亲眼所见并亲自体验的。

我跟他学练后也坚持了近二十年。但只学到初级功和部分中级功,没学到高级功法。

虽然我身体比一般人强健,近十七年没有体检,小病全靠练功治愈。但不会内气外放。所以,近期准备去找黄仁忠大师,闭门修炼高级功,练成后再向大家汇报,并在书中有更深刻的描写。

再次由衷感谢你们!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