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下扬州

两天后,王红兵在后院对彩云说:“我知道你去医院了,韩秀霞现在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她已被玉强打成了废人,你们要负责养活她一辈子。”

彩云道: “她是陈旧性骨折,属于旧病复发,这一点你比我清楚。”

“什么意思?你想甩手不管?”王红兵对妻子身体恢复的情况很清楚,但他不能便宜了彩云和玉强,必须借机好好教训他们。

“钱你拿了,猪让你赶走了,我也去医院看望了,怎么能说我不管呢?但我们只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那你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治疗费用我们出。”

“这还用说吗?除此以外,你们还要负责照料她,赔偿她不能干活造成的损失。”

“这不可能!她的病根和我们无关,再说这事是因她而起,你们也应承担责任。”

“什么叫因她而起?”

“如果不是她胡说八道侮辱人,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好再来’是不是从你嘴里喊出来的?你能干别人就能说。”

“为什么要把玉兰也扯进来?”

“有人亲眼看见发福和玉兰睡在一起,你别不承认。”

“胡说!你这是污蔑。”

“不但如此,还有人看见你把玉兰和发福锁在房里让她俩干那事,你真是肥水不留外人田。”

王红兵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之所以要这么说,纯粹是为了气彩云。

“你混蛋!”听到王红兵这番话,气得彩云情不自禁地骂了他一句,转身离开。

彩云知道,韩秀霞近期抓住上次那件事,以所谓亲眼所见和捉奸在床为幌子,编造出许多恶毒的谎言,肆无忌惮地侮辱、诽谤她和玉兰,实在是太可恶了,对这种可恶的女人,她觉得该打。

玉强逃走后,彩云对玉兰说:“杂货铺的笤帚生意我们好不容易才谈下来,不能因为你哥的事受影响,必须想办法按时交货。”

“我哥不在,我可以学,很快就能接上。”

“我就是这个意思,晚上让你二叔过来教你。”

“上次那批货,把我们家和二叔家的高粱秸秆都快用完了,没有原料怎么办?”

“村里各家各户都有,都是当柴火用,我们可以花钱买。”

“那我们的成本就上去了。”

“没多少钱,高粱秸秆一百斤也就八毛钱,我们只收秸秆上面的一小部分,每斤一分钱,每把成本也就增加一分多钱。”

玉兰在二叔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但笤帚的质量比发福和玉强做的还是有差距。

经过近一周的反复琢磨、改进,对工艺精益求精,扎出的笤帚质量终于可以和二叔扎的相媲美了。

韩秀霞的病情已有好转,大小便失禁已得到控制,于十月中旬回到家中休养。

彩云买了二斤挂面,还带了一些鸡蛋去看望韩秀霞,再次表示道歉,但是并未得到王家的谅解,这也是彩云预料之中的事。

玉强走后两周多,彩云才收到他的来信,得知他在扬州郊区一个农民家干活,她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玉强离开王家峪后,从县城乘车来到了南京,他一直有一个心愿,想知道江苏的农村和自己的家乡王家峪究竟有什么不同。

他记得,六零年和母亲外出逃荒时,就知道江苏那边情况比较好,有饭吃,但听说那边管得很严,见到逃荒的就遣送回原地,所以没敢去。

南京虽然很大很繁华,但并没有他立足之地,他带的安徽粮票在这里不能流通使用,这里只认江苏省粮票和全国通用粮票,他跑了几家饭店和商店,均无法买到吃的东西,只好挨饿。

到了晚上九点多,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一点力气都没有,他硬着头皮钻进一家客人很多的饭店,正好有几个客人带着孩子吃完离开,他见桌上有些剩饭和剩菜,立即冲过去狼吞虎咽吃了起来,等服务员过来驱赶他时,已经吃了半饱。

为了省钱,他来到一个胡同找到一个小旅店,结果没有介绍信不让住,他又找了一家也是这样。

好在十月份的夜晚不冷不热,随便找个地方都能过夜,旅店不让住还能省钱,玉强这样安慰自己。

他在大街上漫无目标的转悠了很久,感觉有些累了,便靠在一个小桥旁,听着潺潺流水,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空中有一个仙女向他飘然而来,他定神一看,原来是小梅,正当他要伸手接她时,突然一个长着三头六臂的妖怪把她给劫持走了,就听小梅冲着他一个劲地喊:“强哥,救我!”

玉强从梦中惊醒,发现天已亮,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梦中小梅的身影仍在他脑海里不停地闪现,他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会做这么一个梦,难道小梅在家遇到什么不测之事了?或者是小梅想他了?母亲能不能教她继续学文化?他想了很多很多……

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南京火车站,不经意间听到有人在打听去扬州的火车,这让他立即联想起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著名诗句,以及家乡民歌《摘石榴》——

……

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

打一个包裹跟你一道走,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呀儿哟,呀儿哟,依得依得呀儿哟,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

他觉得扬州一定是个好地方,不如趁此机会到扬州去看看,遗憾的是小梅不在,要是能和她一道下扬州,那该有多美啊!

经了解,南京到扬州不通火车,只能到镇江坐船过去。于是,他买了一张去镇江的火车票,到达镇江又从渡口乘船到达扬州。

玉强在扬州大街上转悠了半天,发现这里除了水多、树多、环境优美,别的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因为他并不了解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底蕴,所以他无法欣赏这座美丽的古城。

玉强从早晨到现在,一直没吃东西,当务之急是要填饱肚子,他发现这里和南京一样,安徽粮票也无法使用,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像昨天那样狼狈,他决定到乡下去看看。

他顺着一条马路,走了约半个小时,发现路边地里有红薯,见周边无人,便扒出几个大红薯来,在路边的水沟里洗了洗。

不知道是不是太饿的缘故,他觉得这里的红薯跟家乡的不一样,又嫩又脆又甜,非常好吃。

他坐在水沟旁,一边吃一边观望着路上来往的车辆,突然发现前方一辆飞速奔驰的卡车,在错车时将同向行驶的拉板车的撞到路下,司机可能没看见,继续飞速前行。

他立即飞奔过去,见板车已落入水沟,一个把手搭在岸上,还有几块木板散落在地里,就是不见拉车的人,他迅速跳入水沟寻找。

他本以为水沟不深,没想到水深达到他的胸部,他的脚很快触及到一个人的腿部,他立即潜入水中,发现他身上被板车和好多木板压着,他迅速将其移开,把他抱起来。

玉强见他鼻孔和嘴巴到处都是污泥和水草,肚子鼓得很高,在清洗其鼻孔和嘴巴以后,将其搭在自己的大腿上,使劲拍打他的后背,吐出许多浑浊的水来。

他把板车搬到马路上,将这名男子拉到市内一家医院进行抢救,这时这名男子已经醒过来,经透视、拍片等检查后,大夫说,没什么大事,对症处理后,已神志清楚,让其回家休息。

玉强这时才知道这名男子名叫刘本清,家住本市郊区大运村,他按照刘本清的指点,一直把他拉到家里。

其实,刘本清出事的地点离他家也就二里多地,如果不是玉强及时发现,他可能将再也无法回家了。

刘本清的妻子见丈夫被人用板车拉回来,感到十分惊讶,当听完他和玉强的说明后,他妻子立即上前拉着玉强的手说:“小伙子,谢谢你!你是我们老刘家的恩人,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玉强。”

玉强将刘本清抱到床上休息,其妻问他:“听你的口音不像本地人,你是……”

“我是安徽迪安人。”玉强没等她问完,立即接过话茬。

本清的妻子拿着衣服过来,对玉强说:“小伙子,看你衣服都湿了,这是本清的衣服,你快给换上。”

“没事,都快干了。”玉强说。

“还是换上吧,你这衣服也脏了,换下来我给洗一洗。”

“谢谢阿姨!”

“傻孩子,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呢!”

本清对妻子说:“看病的钱都是玉强出的。”

“这个钱我们得加倍给,花了不少钱吧?”

“没多少,也就几块钱。”

“不可能,救了一条人命,怎么会花几块钱?”

无论玉强怎么解释,本清妻子就是不信,拿了有好几十块钱塞给玉强,他实在没办法,最终收了十块钱。

玉强对本清的妻子说:“阿姨,大叔拉的木材还在水沟旁,我去拉回来。”

本清的妻子姓周,玉强和周阿姨一道把木材全部拉回来。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