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机会来了

晚上,本清的妻子做了一些菜,全家人团聚一起,感谢玉强的救命之恩。

本清的身体还是很虚弱,只吃了几口就躺下了。

席间,玉强才知道,刘本清今年四十,是个木匠,夫妻俩有四个孩子,大女儿和二女儿已出嫁,大女婿在市商业局工作,三女儿六零年去世,现在身边只有一个小儿子,今年十一岁,还在上小学。

全家人得知玉强的情况后,都劝他留下和本清一起做木工活,玉强爽快地答应了。

本清休息几天后,身体已经恢复正常,他得知,玉强学过木匠,便带着他出去一道干木匠活。

他觉得自己这条命是玉强给的,没有他不可能还有今天,他觉得玉强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要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看待,给他父爱,让好人有好报。

本清除了上门做木匠活外,也在家里承接市里一些居民送来的木材制作家具的活儿,所以,他与农村以及市里的居民都有许多接触,认识的人比较多,关系比较广,加之女婿在商业局工作,也给他带来一些便利。

玉强称呼本清为刘叔,干了几天活下来,他感觉刘叔特别用心在教他,他也特别尊重他。

十月下旬,王家峪小学开始复课闹革命,玉军升入三年级,三大头留级,还是四年级,这两个年级都在一个教室学习。

学校教学步入正轨,玉军晚上需要点上煤油灯,开始做作业。

为了节省开支,家中的煤油灯轻易不点,只在有重要的事不点不行时,才充分利用起来。

玉军点灯做作业时,彩云就利用灯光纺棉花,玉兰坐在灯旁纳鞋底。

时间长了,灯捻子上就会出现碳化,使光线变暗,玉兰就用纳鞋底的针,把捻子上碳化物快速除去,这样灯光就会变得亮一些。

有时捻子上的碳化物太多了,就要用灯头一侧的小旋扭将灯捻子调上来一段,然后用剪子将捻子已碳化的部分剪去才可。

玉军好奇心较强,放学回家后,就把煤油灯给拆了,一边拆,一边琢磨,他想闹明白这煤油灯究竟是怎么工作的。

彩云家的煤油灯由灯座、灯头和灯罩三部分组成,灯座是一个玻璃器皿,起稳固和煤油容器的作用。

灯头是个金属制品,其外形就像一个向上张嘴的蛤蟆,四周有四个具有弹性的爪子,用来固定灯罩,灯罩是一个中间粗两头细的玻璃筒。

灯头上有螺丝绞与灯座相配合,可把灯头扭紧在灯座上,灯头旁边有一个小齿轮,可以控制灯捻子的升降,灯捻子实际上就是一根棉绳,它的下端伸到灯座内的煤油里,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只要用火柴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罩,煤油灯便开始照明。

通过这么一拆,玉军觉得很有收获,他终于明白了煤油灯的工作原理。

煤油灯是家中很金贵的物件,能有一盏很不容易,玉军和玉强在小房间睡觉,有时夜晚很不方便需要使用,但也舍不得用,更怕母亲心痛。

玉军有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时,总是躺在床上回顾一下全天的学习情况。学了哪些东西?哪些内容已经消化吸收?哪些内容还没掌握?都需要认真想明白,不愿意将当天未解决的问题带入第二天。

所以,当他发现有未掌握的内容时,他一定会起来,趁着月光,把这个问题解决,他才入睡。

如果没有月光,只好躺下,但他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睡不踏实。待天蒙蒙亮时,就会起来学习,彻底解决遗留的问题,他给自己最大的宽容,就是在第二天上课前,必须解决。

照明成为玉军学习上一个很大的障碍,他觉得这个问题必须解决,通过解剖煤油灯,他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煤油灯。

他找了一个废弃的墨水瓶,洗净晾干后注入一些煤油,在瓶盖上挖了一个小洞,剪一块白铁皮做成一个套管。然后用母亲纺的棉纱,扯上一截,折一折搓一搓,形成一个特细的灯捻子,放入煤油中浸泡一下,插入套管内,上面露出一小截,下面露出一大截,再将这个含有灯捻子的套管插入瓶盖的洞中,将瓶盖在墨水瓶上拧紧,用火柴点着灯捻子,就大功告成了。

这个简易的煤油灯,最大的优点是省油,虽然亮度低一些,但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到了十一月初,天气渐渐变凉了,本清的妻子给玉强做了一身新棉衣棉裤,玉强觉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不但涉及到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布票和棉花太紧张,所以,他坚决不要。

本清的妻子觉得自己费了这么多心思,下了这么大功夫,就是想报答玉强的救命之恩,可衣服做好了,玉强怎么都不愿收下,她感到很失望。

没办法,他只好让本清出面做工作,希望玉强能收下自己的一片心意。

本清是个急脾气,见玉强还是不愿收,当场就火了,玉强见状,只好收下:“谢谢阿姨!”

本清笑了:“别喊阿姨,我听着别扭,以后就喊婶子。”

玉强立即改口道:“谢谢婶子!”

“好!好!还是喊婶子亲切。”本清的妻子也笑了。

玉强不知道本清在做倒卖布票的生意,因为这是违法的,所以本清夫妇在这之前没有告诉他这方面的情况。

时间一久,本清夫妇觉得玉强可靠,便把此事向他和盘托出,玉强也帮他们一起打理,本清也教他如何规避管理人员的检查等安全注意事项。

一天,本清对玉强说:“给你妈写封信,就说我这里可以收安徽布票,问你妈能不能在当地收购?”

“安徽布票在这里能用吗?”玉强觉得安徽粮票在这里不能用,布票也应该不能用。

“你大姐夫不是在市商业局吗,安徽布票在他这里盖个章,就可以在本地流通,这你不用担心。”

玉强知道刘叔所说的大姐夫是指他的大女婿,这让他觉得是个机会。

“我担心我妈可能不知道什么价格才能收?”

“告诉你妈,就说我这里现在每尺收购价二毛一,你妈自然就知道多少钱能收了。”

“行,我写信问一问。”

彩云收到玉强的来信,得知能做布票买卖的信息非常兴奋,她觉得多出去闯一闯,确实有好处,不但能开阔眼界,而且还能得到许多信息。

彩云知道,倒卖布票是犯法的,存在很大的风险,好在眼下正是混乱时期,这边基本上没人管,但她不知道江苏那边是什么情况。

她想,既然那边有人敢收,说明那里还是有市场的,更何况玉强是这个刘叔的救命恩人,而且直接跟他交易,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否则,他不会主动跟玉强提及此事,所以,她很想试一试。

但启动资金成了问题,上次供给杂货铺的笤帚,拿到的几十块钱已全部用于还账。

她想到了李组长,便专程找她去商量,希望得到她的支持,同时也想了解一下唐浩的复婚情况和对玉兰的态度。

李组长见到彩云很热情,留她在那里住了一夜,俩人聊到很晚。

李组长对彩云说:“倒卖布票是违法的,我不支持你这么做,但这确实是一次赚钱的好机会,希望你慎重考虑。”

彩云道:“我觉得现在这方面好像没人管,我想抓住这个机会试一试。”

“这种局面不会持久,一旦走上正轨,就怕有人给你来个秋后算账。”

“我们实在是穷怕了,也没有什么好顾忌的,大不了就是批判,为了能让孩子们有饭吃,我什么都不怕。”

“我知道你是有主见的人,既然儿子让你过去,你可以先去看看情况再决定,扬州是个好地方,我早就想去,一直没机会。”

“你儿子唐浩现在怎么样?”彩云问。

“他虽然已经和前妻在一起生活,但心一直在玉兰那里,他怕玉兰再次受伤害,所以,不敢和她见面,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段时间瘦了一圈,人都变样了,我看了真心疼,不知玉兰现在是怎么想的?”

“她现在没事就把唐浩的信和照片拿出来看,晚上老是在梦中喊‘唐哥’,她说要是唐浩不要她了,就一辈子不嫁人,我真怕有这一天。”

“两个孩子是真心相爱,你我一起努力,争取能让他们走到一起。”

“我也这么想,可唐浩现在已经和前妻复婚了,怎么才能让玉兰和唐浩走到一起啊?”

“唐浩说了,他虽然被迫和前妻复婚,但他不会和她领结婚证,等这局面过去后,就把她赶走。”

“那时她有了你们唐家的后代了,我担心你们就不这么想了。”

“这里面有个情况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杨瑶风和唐浩认识之前就和一个已婚男人好上了,而且还要和这个男的结婚,结果她父母死活不同意,后来就和唐浩结婚了。”

“你们当时知道这个情况吗?”

“不知道,要是知道的话,我们不可能同意,更可恨的是她婚后跟那个男的还没断,被我儿子捉奸在床。”

“那就应该跟她离婚。”

“是啊,唐浩当时就提出离婚,一开始她不同意,后来听说那个男的答应跟她结婚,所以,她又同意了,只是提出要五百元的分手费,我们也给了,结果那个男的反悔了,她又回来找唐浩和好。”

“活该!这种女人不能要,唐浩这么好的小伙子她还不知足,肯定品行有问题。”

“后来她怀孕了,硬说肚子里的孩子是唐浩的,赖在我们家不走,唐浩本想安排玉兰去,能让她死心,没想到她会对玉兰下此毒手,让你们受了很大委屈。”

“还好,玉兰脸上没留下任何疤痕。”

“真是万幸。你要是决定去扬州的话,可以在我大儿子那里住一晚上,当天肯定到不了。”

“我儿子也说当天到不了。”

“这是我儿子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李组长把大儿子的联系方式写下来交给了彩云。

由于李组长对她倒卖布票的事持反对态度,所以,彩云也不好张口向她谈及借钱的事宜。

彩云离开李组长那里,回到了家中,开始实施她的行动计划。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