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排练

彩云经常和玉兰一起,对《智斗》中人物的唱腔和动作、表情进行探讨、切磋,实际上,彩云成了幕后导演。

在排练过程中,玉兰发现,向东演胡传魁还真是有点费劲,主要是他老跑调,这是很致命的问题。但这人选是她推荐的,所以,她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纠正。

虽说每天下午都进行排练,但由于王红兵公务太多,经常不能参加排练,只有向东和玉兰俩人按时进行排练,这正好给她指导向东提供了方便。

后来,王红兵不在时,俩人就在玉兰家里排练,玉兰首先集中时间纠正他的唱腔,接着又开始指导他的动作和表情以及眼神。

前几天,向东的唱腔老是纠正不过来,玉兰有些着急,晚上让他在家中吃饭。饭后,玉兰和母亲一起,帮向东寻找纠正的方法,然后反复进行练习。

王红兵觉得向东的基础比较差,拖了排练的进度,由于这次汇演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取得好成绩,他决定从即日起,玉兰和向东俩人全天候排练。

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排练,向东进步很快,三人配合默契,王红兵便把乐队全部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排练,重点是相互配合的演练。

全公社共有八个生产大队,每个大队都准备了一个样 板戏选段或选场参加了演出。

演出这天,各大队都组织人员前来观战助威,观众达到几千人,把演出现场围得严严实实。

王红兵他们的节目在演出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特别是玉兰的几段唱腔,观众的欢呼声、呐喊声、掌声此起彼伏,以绝对的优势夺取了第一名,将代表唐岭公社参加县里的调演。

演出结束后,有涛找到了玉兰,向她表示祝贺。

玉兰问:“涛哥,听说你有儿子了?”

有涛道:“是啊,刚四个月。”

“你过得好吗?”

“什么好不好的,只要我妈高兴就行了。”

“你妈身体好吗?”

“还行,烧伤后恢复得不错,没什么大事,你有对象了吗?”

“没有。”

“你今年都十九了,应该找对象了。”

“我不想结婚,我觉得跟我妈在一起生活挺好。”

“你千万不要这么想,你长得这么漂亮,又贤惠又能干,还有文化,你完全可以到城里找个对象,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我只不过是认识几个字,谈不上有文化,再说我喜欢农村,城里太乱,我不喜欢。”玉兰心想,城里只有唐哥能吸引她,别的她都不感兴趣。

“我在公社粮站工作,我们那有个小伙子条件不错,父亲是公社革 委会副主任,今年二十一,长得又高又壮,就是有点黑,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给你们牵个线。”

“不用,我的事你别操心了,你刚才说你在粮站工作?”

“是的。”

“我看现在好多城里人,都下放到农村来了,你怎么能到粮站去工作的?”

“是我老丈人给安排的,是临时的。”

“看来他们家对你不错,秀芳对你好吗?”

“还行,就是脾气太坏,说话太伤人,看在她父母的面子上,我也就忍了。”

“人都会有缺点的,有了孩子以后,也许会好一些。”

“这你就说错了,自打有了孩子起,她就更来劲了,哎,不提她了,还是说说你吧。”

“我挺好的,没什么好说的。”

“我希望你不要记恨我,我当时也是迫不得已,没办法。这两年我虽然受了许多委屈,有过很多痛苦的时候,但每当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就感到很快活。”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只要你能幸福就好。”

这时,有运过来和有涛打招呼:“涛哥,你跟阿庆嫂在说什么,说得这么热闹?”

“玉兰,我给你介绍下,这是我堂弟,叫张有运,他是你的戏迷。”

“不用你介绍,我们早就认识,玉兰,你唱得真好,看我给你鼓掌,手都拍红了。”

“谢谢你的鼓励!”

“我也喜欢唱戏,以后我跟你学唱戏怎么样?”

玉兰道:“行啊,只要我会的,我都可以教你。”

“玉兰,走了。”

玉兰见王红兵喊她,便离开了。

玉兰走后,有运问有涛:“涛哥,你怎么认识她的?”

“她小时候落水,我救过她。”

“原来你是她的救命恩人。”

“你怎么认识她的?”

“她和她妈在赌场卖饺子,我经常吃她们家的饺子。”

“听说她妈包的饺子很好吃。”

“不但饺子好吃,关键是玉兰长得漂亮,又很风流,大家都想趁机和她套套近乎。”

“你凭什么说她很风流?”有涛对此很不满意。

“你还不知道吧,她在赌场烧火间里,和一个男人干起了风流事。”

“你胡说!”

“一开始,我也不相信,可后来我相信了。”

“为什么?”

“有一次,她妈不在家,玉兰一个人在家卖饺子,我们过去时,她和赌场里传说的那个陈向东,合唱了一个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你猜怎么着?”

“怎么了?”

“他俩边唱边跳,突然,玉兰来了个假摔,陈向东立即上前抱住她,玉兰躺在他怀里,痴情地望着陈向东,你要是看见她当时那个眼神,你就一切都明白了。”

“你这是在造谣!”

“这事赌场的人都知道,不信,你回去问问村里赌钱的人。”

“不用问,玉兰绝对是个好姑娘,请你少给她身上泼脏水,否则,以后有事别找我。”

“你怎么还急了?女人多情更可爱,我就喜欢多情、风流的女人,她要是用那种眼神看我,非把我全身骨头都看酥了不可。”

此时,有运真实的想法是玉兰这种眼神,可能是治疗他所患疾病的一副最有效的良药,只是他无法说出口而已。

王红兵对玉兰近期的表现非常满意,不但为他争了光,而且还能和她到县城同台演出。

为了能在全县调演中取得好成绩,他决定让玉兰到县剧团学习,回来后,好进一步对节目进行改进、提高,玉兰得知后,感到很高兴。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改善春节生活,王红兵决定把大塘水抽干,抓些鱼虾分给各户。

去年由于干旱,粮食减产,王红兵新官上任,为了表忠心,不但交足了公粮,还卖了一些余粮,造成社员口粮短缺,家家户户日子都不好过。

他把全队的水车都调到大塘,组织壮劳力,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把大塘的水抽干了,抓了有二百多斤鱼虾。由于鱼杂,大小不一,王红兵觉得没法按重量分,而是将其均分成四十六堆,一家一堆,抓阄决定。

还好,大家觉得公平,分配顺利完成。

春节后,王红兵组织社员开始广积肥,决定把大塘的淤泥运到西冲的水田和麦田做肥料。

大塘的淤泥经过多日的风吹日晒,表层已经干硬,所以,应当尽快搬运,既能积肥,又能扩大水塘的蓄水能力,女人们泡澡避暑也更干净了。

挑塘泥需要趁着天气好,一鼓作气,将塘泥挑完,如果赶上中途下雨,则前功尽弃,需要重新车水,重新晾晒。

王红兵将参加挑塘泥的几十个劳力,分成四组,从不同方向同时向塘心推进,谁也不甘落后,因为这是队里和每个家庭晚汇报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家都想表忠心、出成绩。

挑塘泥大多用一根扁担,两只小畚箕。挑之前,要往空畚箕里撒上几把细干土或稻草灰,这样再去盛塘泥,就不粘畚箕底了。

随着挑塘进度,淤泥越来越粘稠,黑油油的,泛起一股腐烂味,这样的淤泥最有肥效性。

王红兵安排社员们将这些淤泥挑往小麦地,因为冬小麦需要肥力高,顺势倒下去的塘泥还兼着“冬被”保温作用。

挑塘泥基本上都是男人们的事,女的大都是负责铲塘泥。

用铁锹铲塘泥也非常吃力,如果竖锹铲下,弄不好,连人带锹陷入深潭里,拔也拔不出,只能将铁锹斜着一点,像切豆腐那样,平贴着锹,一锹锹地铲。

越黑越油的淤泥,越易粘在铁锹上,很难倒入畚箕里。

玉强见小梅的铁锹上粘的淤泥太多,就过去把锹拿到塘埂上,清除干净后递给她,还用木桶盛了一些稻草灰,放在她跟前,让她定时把铁锹放在稻草灰上抹一抹,再去铲泥,就不粘锹了。

彩云见了,就跟一旁的云凤说:“你知道什么叫娶了媳妇忘了娘吗?你看我家玉强媳妇还没娶到家就忘了娘了。”

“你这从何说起?”

“你没看见啊,玉强不但把小梅的铁锹弄干净,还给她弄些稻草灰用,想得多周到啊!”

“玉强哪来的木桶?”

“挖塘泥不是老能挖到泥鳅和黄鳝吗,他是带来盛这些东西的。”

“玉强是抓鱼高手,老给我们送鱼、送黄鳝,我都觉得不好意思,我们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们的。”

“你是他未来的丈母娘,孝敬你是应该的。”

“今年家家都缺粮,你们卖了也可以到黑市上买点粮食。”

“现在政府抓得很严,集市上根本买不到粮食,我家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到三月底,还有两个多月都不知道怎么过?”

“哎,我们也一样,本来就减产,还要卖余粮,那么多人劝他就是不听,到头来遭罪的还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