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麦香汹涌

冬日的寒风卷着细雪掠过泽州府的青石板路,却吹不散 “麦香居” 门前蒸腾的热气。张逸飞站在柜台后,望着伙计们将新出炉的 “双鱼吉庆馍” 装筐,麦香混着红枣的甜香萦绕鼻尖,本该是令人安心的气息,此刻却让他眉头微蹙。

“爹,邻镇那家‘麦香坊’又在降价。” 张小麦抱着账本匆匆赶来,小脸冻得通红,“他们的‘改良泡麦面馍’只卖咱们一半的价钱,好些老主顾都被吸引过去了。” 少年将账本摊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显示,近三日的营收锐减三成。

张逸飞摩挲着账本边缘,指腹触到纸张细微的褶皱。八年前与敖其尔的厮杀仿佛还在眼前,那时面对的是明晃晃的刀枪,如今却是看不见的商战暗箭。“走,去后厨。”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转身穿过挂着 “闲人免进” 木牌的月洞门。

后厨里,蒸汽弥漫如雾。张逸飞抓起一团面团,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弹性:“小麦,你仔细闻。” 少年凑近,鼻翼翕动:“发酸,这面团发酵过了头,而且……” 他突然睁大眼睛,“没有麦芽的香气!他们根本没用泡麦面!”

“正是。” 张逸飞将面团狠狠摔在案板上,“用普通面粉掺小苏打冒充,再低价倾销,既能砸咱们的招牌,又能逼我们降价。” 他望向墙角整排陶缸,里面沉睡的老酵是张家几代人的心血,岂是那些投机者能模仿的?

当晚,张家老宅的地窖里亮起油灯。张逸飞取出珍藏的《酵谱》,泛黄的纸页上,祖父用朱砂标注的 “麦芽七分熟,井水三成冽” 字迹依然清晰。张小麦蹲在陶罐旁,将新鲜果蔬榨汁:“爹,咱们用紫甘蓝汁染成紫色,再做成葡萄的样子,肯定好看!”

父子俩忙碌到子时,终于做出第一批果蔬面馍。紫的像玛瑙,绿的似翡翠,造型精巧的葡萄串上还点缀着糖霜凝成的 “露珠”。张逸飞望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 那个在战火中用焦馍退敌的少年。

次日清晨,“麦香居” 门前竖起新招牌:“试吃新品,假一赔十”。蒸笼掀开的瞬间,围观的百姓发出惊呼。一位老妪颤巍巍地接过面馍:“这色泽,透着天然的灵气,哪是那些惨白的面疙瘩能比的!”

然而,正当生意稍有起色时,三名衙役突然闯入,手中拿着状纸:“有人举报,张家面馍以次充好,致人腹泻!” 张逸飞脸色骤变,他瞥见人群中闪过一抹熟悉的身影 —— 是疤脸人的亲信!当年敖其尔死后,此人便销声匿迹,没想到竟在此时卷土重来。

“官爷,我们愿配合调查。” 张逸飞强压怒火,“但在此之前,能否容我查验证物?” 他接过衙役递来的 “问题面馍”,掰开后,一股刺鼻的碱味扑面而来。“这根本不是我们的面馍!” 他举起面馍,“各位请看,我们的泡麦面馍质地疏松,麦香纯正,而这个……” 他转向围观百姓,“分明是用大量小苏打快速发酵的产物!”

人群开始骚动,议论声此起彼伏。就在这时,陈怀瑾骑着高头大马赶来:“发生何事?” 将军扫视一圈,目光落在衙役身上,“我张家世交的面馍,岂容他人污蔑?” 他身后的亲兵列队而立,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疤脸人的亲信见状,悄悄后退,却被张小麦拦住。少年手中握着半截布条,正是前日在作坊后门捡到的:“这位大叔,您袖口的补丁,与这布条的花纹,倒是一模一样。”

一场风波暂时平息,但张逸飞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深夜,他站在四合院的天井里,望着漫天繁星。寒风中,传来隔壁作坊伙计们揉面的 “咚咚” 声,那节奏沉稳有力,恰似张家不屈的心跳。

“爹,我想好了。” 张小麦不知何时来到身边,手中捧着新设计的面馍图纸,“我们办个面食节,邀请各地匠人交流,让全天下都知道,泡麦面馍的精髓,在于匠心,而非阴谋。”

张逸飞揽过儿子的肩膀,远处的泽州府城墙在夜色中静默矗立,仿佛在见证着张家新的传奇,正从这麦香暗涌的商战中,缓缓展开。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